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要闻  > 查看详情

热点要闻

乐东一对残疾夫妻:脱贫后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来源: 海南省爱心文化传播中心官网  日期:2020-10-16 18:11:31  点击:14855  属于:热点要闻
美视网客户端海口10月16日消息(孙浩、郑治臣)“越岭翻山荒径远,野村偏僻汗淋身。田头规划光明景,催马扬鞭日月新。”这是邢海平近来经常念的一首诗。邢海平是乐东黎族自治县大安镇西黎村的黎族村民,夫妻俩都因不幸落成三级残疾人,残疾给这对夫妻带来了很多的痛苦及给劳动和生活造成极大的障碍。但这些年来,邢海平不怨天尤人,自强自立,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超人的毅力实现了脱贫致富,并影响和带动周边村民一起圆了致富梦想。这一励志故事,如今已在当地传为佳话。

2018年11月6日,海南省委副书记、省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挥部指挥长李军深入西黎村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专门看望了邢海平一家。李军听了邢海平的奋斗经历,深为感动,对邢海平赞许地说:“你是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是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勤劳致富的好榜样,希望再接再厉,和村民们一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1、为了生活,苦苦上下求索

邢海平1976年出生在一个黎族家庭,1992年之前,他都有一个健全的身体,懂事的他放学后还主动帮助父母干农活和家务。

天有不测风云。1992年,邢海平患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和强制性脊柱炎,发病时关节僵硬肿痛,腰痛、背痛,极为难受,无法正常坐立和行走,最终被认定为三级残疾。

突如而来的疾病,给邢海平幼小的心灵极大的打击。他告诉自己,决不能自暴自弃,要勇敢面对现实,战胜疾病,做生活的强者。

邢海平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从中学毕业后,他开始了务农的生活,忍着疾病疼痛帮父母耕田种地。他是一名有进取心的人,不断想办设增加收入。他借钱种了几亩香蕉,不巧碰到行情不好,收成不理想。

2001年初,邢海平到乐东县万冲镇理发店拜师学艺,因病痛发作要休息,无法适应理发服务工作,本想靠理发挣钱的路子走不通。

于是,坚强不屈的邢海平决心走出大山到外面闯一闯。2005年,他到海口布艺有限公司打工,每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这时,他与妻子认识,并于2007年结婚。他的妻子因小时候因肌注导致神经损伤,双脚无法与健全人一样行走,被认定为肢体三级残疾。


2、不等不靠 立下脱贫决心

今年44岁的邢海平,前些年被村里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甚至被列为保障兜底贫困户。平常看起来谈定从容的邢海平,其实家里负担繁重,一家6口人,母亲年老多病,妻子残疾,3个孩子还在上学,全家只靠身体残疾的邢海平撑起生活重担。在旁人看来,这个家除了依靠政府救济,根本无法脱贫。

岁月的苦难、疾病、磨难……都在吞噬着生命的坚韧。但他却在痛苦挣扎,在挣扎中寻找希望。“生命是一条河,有时浑浊、有时清澈。只有那弯弯曲曲的河道是人生可歌可泣的曲折。”邢海平坚信,只要勤劳苦干,摘掉贫困的帽子,全家人一定过上幸福的生活。


3、 登上红榜首,活出新价值

2018年初,邢海平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年老多病,为了照顾家庭,邢海平又回到了村里。邢海平不想给政府添麻烦,看到村里有个保洁公益岗没人干,主动向村“两委”提出做保洁工作。

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刘柰妤很支持邢海平的想法,又担心他走路都困难——又脏又累的清洁工,他能胜任吗?邢海平表态说,一定会克服困难做好工作。

西黎村是个黎族同胞聚居的山村,村民原先不重视环境卫生,村里垃圾遍地,有的地方垃圾堆成了小山,是典型的脏乱差村庄。邢海平当上保洁员后,每天坚持一点一点扫、一点一点搬,有时太劳累,病痛发作,就休息一会,又接着干,终于把村里的垃圾清理干净,面貌焕然一新。邢海平不仅每天把村道的卫生扫得干干净净,还把自家房前屋后、屋内屋外也收拾得整整齐齐,村民们闻讯纷纷前来参观学习。

看到村容村貌变美了,大家感慨地说,邢海平是个残疾人,能做到把环境卫生搞好,我们健全人更应该做到。村民们都主动加入到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中,都把家里打扫得整洁干净。黎族村民思想观念的变化,带来了村容村貌的巨变,如今的西黎村变成了大安镇最美的村庄。

西黎村“两委”在此基础上,大力打造黎族民俗文化旅游村,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西黎村因此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邢海平和乡亲们生产的特色农副产品,深受游客们的欢迎,成为拓宽收入的又一渠道。

后来,西黎村为了推进扶贫扶志教育,激励脱贫致富,在全村贫困户中开展道德“红黑榜”评选活动。有感于邢海平身残志坚,带动大家改变了村容村貌,乡亲们在村里“贫困户道德红黑榜”评选中都把红榜选票投给了他,感谢他为村里带来新变化。

4、找准好产业 走上致富

2019年初,传味文昌鸡公司在乐东县推行“公司+农户”养殖文昌鸡的扶贫合作项目。当时村民们担心挣不到钱,没有人参加这个项目。但邢海平酌磨,这是一条靠产业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说干就干,邢海平立即向村里提出自己的想法。在村支书的帮助下,邢海平与传味文昌鸡公司签订了养殖文昌鸡的协议。

邢海平在自家橡胶林地围起防护网,盖起了两间鸡舍大棚,第一批接收4200羽鸡苗进行养殖。

为了提高养鸡技术,邢海平买来养鸡技术书籍学习,还经常参加各类养鸡技术培训。他随大安镇政府组织的培训班到保亭县参观学习养殖技术,来回200多公里,关节强直无法坐,他就一直忍痛站着来回。有时,忙完了一天的活,晚上还到村委会收看养殖技术培训电视节目。

邢海平每天都象轴承一样转。早晨6点就起床,搬运几十袋饲料喂鸡,接着到村里打扫卫生。做完村里的卫生保洁,又回来清理鸡粪,一干就是5个小时,才把鸡粪清完。由于天气热,要不断给鸡舍补水。邢海平就是这样,每天从清晨一直忙到半夜,精心管理着他的养殖场。

邢海平每做一件事往往要健全人多付出几倍甚至百倍的努力。养殖场建在一片坡地上,地面不平,邢海平身体僵硬,平衡不好,经常摔跤,每次摔跤不是手破就是脚破。如果妻子不在鸡场,他就慢慢爬到树下,扶着树杆站起来。有一次,邢海平正提着一桶消毒水给鸡舍消毒,不小心又摔倒,满桶消毒水洒在自己身上,淋成了落汤鸡。摔跤成为邢海平在鸡场的常态,揽起他的袖口,双臂布满了伤疤。

邢海平的弟媳刘秀玉看到他不分昼夜忘我劳动,不禁感慨地说,“邢海平什么重活累活都自己干,想帮帮他,让他休息一会,他还是抢着干,这股拼劲真不象个残疾人的样子”!

劳累和病痛残酷地折磨着邢海平。他晚上经常疼到睡不着,早晨起床更痛,直到腰部痛到麻木,缓过痛劲才能行走。妻子扶他走出房门,心痛得流下泪水。他安慰妻子说,“我们累点、痛点没什么,为的是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让3个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将来有出息”。

生命不屈,有多少奋斗就有多少收获。由于邢海平精心管养,他养的鸡品质好,受到传味文昌鸡公司的好评,让他扩大养殖规模。现在,邢海平的养鸡场大棚已增加到6个,养殖量突破了2.4万只鸡,光养鸡一项年纯收入就超过了5万元,去年顺利脱了贫。

在脱贫致富决胜小康的路上,邢海平不满足已有的口绩,仍在自强不息,他还种植了2亩多地的槟榔,种植了100多株菠萝蜜果树。他利用养鸡收获的第一桶金,申请农村危房改造,在当地党和政府的帮助下盖起了一幢92平方米的新房,并办起了一间日用小杂货店,让残疾的妻子经营,让村民们不出村就能买到日用小商品,方便了村民们的生活。

5、言传身教 共同圆梦

邢海平身残志坚,百折不挠,矢志改变贫困命运,从一个残疾贫困户成为带动身边村民共同脱贫致富的典型。

西黎村党支部经常举办扶贫培训班,邢海平以自已亲身经历向贫困村民们宣讲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引导贫困村民树立志气,走勤劳致富的道路。

本村和邻村邢维、符球、思练等村里的贫困人员,原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生活贫困。邢海平经常开导他们,暂时贫穷不可怕,怕的是懒憜没志气,只要有勤劳致富的决心,就能靠奋斗改变贫困命运。

被邢海平打动,邢维、符球和思练也与传味文昌鸡公司签定养鸡协议。去年每人首批领养4200只鸡,目前每家都已出鸡两批,获益3万多元。尝到了舌头,今年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他们也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邢维三感动地说,原来没信心养鸡,看到身体残疾的邢海平能养鸡致富,心灵触动很大,终于下决心参加养鸡扶贫项目,“现在过上了好日子,从心底里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也感谢邢海平的帮助和带动”!

在邢海平的影响和带动下,如今的西黎村贫困村民改变了思想观念,从以前“等靠要”依赖政府,变为主动勤劳致富;如今村里没有闲人,都在为美好生活奋斗着,有的去摘毛豆,有的去割橡胶,有的去城里打工;还有一批人去创业,种龙眼、种火龙果、种瓜菜或加入养鸡队伍。如今西黎村,处处呈现出一派争相脱贫奔小康的新气象,许多人圆了脱贫致富的梦想村民们因此感叹:“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好命不如好心,命运靠自己创造!我们将学习邢海平自强不息的精神,让奔小康的阳光永远照耀黎村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