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出生在海南省澄迈县一个普通的家庭,一岁那年由于患上小儿麻痹症造成左脚残疾,自此,她的身体一直无法平衡;在随后的岁月里,她扛着残疾的身体,学会自己走路、学会如何上学,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海南大学经管学院。然而,身体的残疾总会让她付出更多的艰辛和泪水,多年来她一直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努力着,却从未有过点滴的任性和退缩。因为,她明白,虽然成长的世界是残缺的,但生命从来没有缺少过奋斗的意义和做人的价值。她,就是海南残服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德琳。
小儿麻痹症,让她无法体念童年的奔跑
8月15日上午,烈日炎炎,在位于海口市琼山区铁龙路的海南残服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厂房内,10多名残疾工人正在擦洗整理二手旧物。“大家加油,争取今天把手头的活干完。”说话的人是身患小儿麻痹症的陈德琳,她所带领的团队也是一个特殊的团队——一群心中有梦、勤劳肯干的残障人士。
1979年2月,陈德琳出生在海南澄迈一个普通家庭里。天有不测风云,一岁那年,父母无意中发现,原本活泼可爱的女儿总无法站立。经过一段时间的检查后确诊,陈德琳患有小儿麻痹症,左脚肌肉萎缩残疾。
这个结果对于父母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这对善良的父母抱着女儿四处求医,他们心里那时只有一个信念: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如果能换取女儿的健全,一切都可以付出。
然而,生命有时候确实不公平,一番求医之后,父母最终无奈接受了残酷的现实。于是,幼时的陈德琳,从未体会过跳绳的滋味、奔跑的速度、生活的自在和童年的奔放。在实在委屈的时候,只有拄着那根拐杖抖一抖。
虽然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但她从没有向命运屈服过,一直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残疾的身体,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她长期坚持训练。虽然始终不能自如地行走,但她成功甩掉了拐杖。
可喜的是,陈德琳从未缺少灵性,从小开始,她的学习成绩就异常优秀。经过无数日夜的奋斗,1998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海南大学经管学院。
在四年的大学生涯里,虽然行动不便,但她依然克服重重困难,尽量一个人照顾好自己,把功课学好。如今留在老师同学们印象里的,最多的就是这位身患残疾的姑娘每天总是笑容灿烂、待人总是真诚善良、生活总是勇于进取、学习总是如此优异。
不屈地奋斗,残疾女硕士回乡创业
2002年,一路努力拼搏,陈德琳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但在毕业求职的时候,陈德琳却屡遭冷遇。“我投了上百份求职信,都石沉大海。”陈德琳回忆,最难过的一次,她在简历中隐去了身体残疾的信息,结果获得了一家企业的面试机会。但面试的时候,对方看到她是残疾人,还是没有给她工作的机会。
虽然如此,但她从来没有灰心。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坚持和毅力及知识,让她最终成为一家大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此后,在海口、在深圳、在杭州,她一直从事大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而不管在哪里,她都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并得到企业的认可和同事的赞誉。
但陈德琳在工作中发现,还有太多的知识需要加强。于是,不安分的思想再一次鼓舞着她向更高的目标前进。随后,她考取了澳门城市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硕士专业,2020年6月毕业回乡。
“当时选择回乡创业遭到了许多亲友的反对,他们都说创业风险过大,应该留在企业就职。”但她认为,生命应该在奋斗当中才能真正体现人生的价值,“只有创业才可能帮助到更多的残友”;而选择回海南,“主要是看好海南自贸港建设”。
她说,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一直得到很多人的无私帮助,包括老师、同学、朋友及省残联和地方残联鼎的力帮助,这些,让她“常常感到不已”,她也想有一天能够回报社会、回报那些善良的人民。
在众多创业追梦的残疾人中,陈德琳选择了再生资源行业。她说,自己的人生信条是:“不要逃避现实,勇于承担责任,人人都可以成为主宰命运的强者。”
陈德琳告诉记者,虽然很多人不理解,但她的决心没有动摇,她将自己打算帮助残疾人就业的想法告诉了家人,并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党和政府关于残疾人创业的政策相结合,经过多方考察,2021年5月,陈德琳创办了海南残服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主营固体垃圾回收、维修及销售等业第。
助残疾人就业让更多人自食其力
如今在陈德琳的工厂里,有60余名残疾工人,这里90%的员工是残疾人,分别从事会计、物流、销售等工作。不少曾经在就业、生活方面有困难的员工,在这里重新出发,自食其力,彼此互帮互助,组成了温暖的大家庭。陈德琳希望通过帮助残疾人就业,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他们不再靠父母养活,自己有了收入,未来生活也有了保障”。陈德琳还打算同时发展线上和线下业务,帮助更多有需要的残疾人回归社会。
“我就是残疾人,深知残疾人创业、就业的艰难,我尽微薄之力帮助他们一点,或许就改变了他们的人生。”陈德琳说。
陈德琳说的微薄之力,饱含着她对残疾人士的关爱。工人李石宝身患残疾,在进入公司前,租住在一间几平方米的房子里,由于交不起房租,差点被房东赶了出去。进入公司后,陈德琳认李石宝从事搬运工作。如今,李石宝月工资1800元,也住上了厂房宿舍,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
“我腿脚不方便,在这里上班主要从事旧货整理工作,每月能领到2000元工资,减轻了家中的负担。只要我努力工作,一直干下去,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工人邝道凡告诉记者。
经过三年多的奋斗,在这片原本荒芜的厂房里,回收车间、仓库、宿舍、食堂一一俱全。虽然一年几十万的土地租金及员工的工资社保、吃饭住宿、办公费用,常常让她“无法入睡”,但她依然不折不挠坚持着:“感谢省残联、海口市残联及众多爱心人士的关心帮忙,感谢丈夫的无私支持,我必须坚持走下去。”
“我从不害怕困难,因为每一个困难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谈到自己的创业历程,陈德琳语气里多了几分坚定。陈德琳说未来三年,自己的目标是解决至少500名残疾人的就业问题。“让他们不再靠父母养活,自己有了收入,下一代生活也就有了保障。”同时,陈德琳还打算依托线上+线下的模式将再生资源行业发展起来,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发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