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海口市召开的中央社会工作部委托课题“志愿服务激励保障机制研究”开题论证会暨志愿服务立法座谈会获悉,近年来,海南开展了众多的志愿助残活动,为残疾人群体带来了温暖与希望。
此次会议旨在深入探讨志愿服务领域的激励保障机制以及相关立法工作,以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会议吸引了众多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志愿服务组织的代表参加。与会者们就志愿服务激励保障机制的重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在开题论证环节,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吕世明详细阐述了该课题的研究背景、目标、内容和方法。专家们对课题的研究思路给予了高度肯定,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指明了路径。
海南省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林演代表海南省残联致欢迎辞并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海南志愿助残工作情况。他介绍,近年来,海南开展了众多的志愿助残活动,无论是携手慈善组织深入基层、为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送去生活必需品,还是与公益组织合作、为因病致困的残疾人制定长期帮扶计划,海南残联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关爱与责任。从定期的入户探访,到积极联系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再到开展免费体检和健康宣讲活动,残联与志愿者们共同努力,全方位关注着残疾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需求。不仅如此,海南各级残联还积极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吸引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志愿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残疾人的困境,从而激发了社会各界的爱心与关怀。
志愿服务立法座谈会上,各方代表踊跃发言,围绕志愿服务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立法的重点和难点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志愿服务立法对于规范志愿服务活动、保障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志愿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残联原副主席、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原理事长王乃坤,中国残联原副理事长、全国人大社会委无障碍环境立法特邀顾问相自成,中国残联组织联络部一级巡视员周国栋,海南省残联党组成员蔡甫明,以及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研究所、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无障碍环境建设智库、中国政法大学、天津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海南省爱心社工志愿者协会、海南省东方市慈善总会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此次活动得到了联合国儿基会驻华办事处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