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唐)“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工作挣钱,太好了”家住在临高县龙新村困难户谢月红高兴地说。5月18日,临高县和新村阳光助残扶贫车间和阳光之家正式开业启用。

临高县委书记文斌等县班子到场参观,并详细了解情况,对扶贫车间现有的运作模式给予了高度的赞扬。省残联巡视员林梅、教就部主任李辉及临高县东英镇委副书记符红棉、重庆市海南商会成员及该车间工人约100多人参加了开业仪式。
据介绍,由海南省残联、财政部海南监管局等多家单位组织支持的扶贫车间于2019年9月动工。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之下,扶贫车间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初步规模。目前除了260平方米的服装加工车间,还有120平方米的重度残疾人日间照料室。

扶贫车间的建成及投入使用,目的是通过有效整合政府和社会的资源,依托就业服务+技能培训+日间照料+励志教育模式,以发展产业加工,帮助扶贫点贫困户和困难残疾人及困难残疾人家属实现就近就地稳定就业,实现一台缝纫机帮扶一个人,致富一家人,以达到扶志、扶济、扶智的脱贫致富目标。
据介绍,工厂自创办以来,共招收了20余名困难残疾人、困难残疾人家属和贫困户,按照多劳多得的方式,能够确保工人的月工资达1600元以上,帮助他们增收脱贫。

家住临高县和新村委头洋上村陈引男就是搭上了扶贫车间这趟“脱贫列车”的其中一员,将不可能变成可能。今年35岁的陈引男有个13岁的女儿,孩子出生就被确诊患有心脏病等多种疾病,不能行走,长期卧床导致肢体严重变形。为了照顾孩子,陈引男13年的时间里都围着孩子,家里的重担都在丈夫一人的肩上,生活非常困难。在得知扶贫车间开在家门口之后,她成为第一批报名参加的人员,经过几个月的学习,陈引男已经能够非常熟练的操作设备。白天她就带着孩子到日间照料室里,她就开始一天的工作。“又能挣钱,又能照顾孩子,我心里很开心!我相信能通过双手把孩子养大,更好地照顾她。”陈引男说。

扶贫车间的建立更是引起了更多爱心人士的关注和帮助。开业现场,重庆市海南商会向扶贫车间捐赠价值3万元的爱心物资。

“一路走来受到很多人的帮助,让我也更加有信心能够做好这件事情,我希望车间能够越办越好,让更多渴望就业的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愿望,走出贫困的生活。” 海南残服爱心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王花认为。

李辉介绍,近年来,省残联把扶贫车间建设作为作为促进贫困户就业增收、稳定脱贫的有力举措来抓目前省残联先后通过扶持和指导市县建设助残扶贫基地20多个,建立产业助残+农村重度残疾人托养(日间照料)基地,为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解放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劳动力,带动当地一批贫困户和困难残疾人及困难残疾人亲属就地就近就业,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产业发展、企业壮大、多方共赢的扶贫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