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文昌市锦山镇南坑村里举办了一场热闹的婚礼,村民韩雪兰应邀参加。吃完喜酒后,她打包了一份饭菜,跨上摩托车,赶往村里的一处老宅。
老宅里,一位老人接过饭菜,他的双眼像是蒙上一层白雾。闻了闻,知道是喜宴,开心地吃了起来,韩雪兰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屋外的村民信息牌上,“五保户”三个大字十分醒目。这是与韩雪兰没有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韩海光,她默默照顾了26年。回首过去,她吃过很多苦,却能在苦过之后,收获一树新绿。失明的老人拥有一个安康的晚年,韩雪兰一家,也拥有一个好家风。
把失明五保户当父亲照顾26年
年轻时,韩海光在海口打过工、会识字。他无儿无女,同在一个村里,韩雪兰家里孩子多,很热闹。韩海光平时常常串门,教韩雪兰的4个儿子读书写字。
韩雪兰和丈夫李诗光与韩海光都没有血缘关系。韩海光在村里没有直系亲属,长辈在国外,活了半辈子,还是孑然一身。
26年前的一天,59岁的韩海光还是照例来到韩雪兰家里串门。聊完天,教完孩子,韩海光出门离去。没走多远,韩雪兰听见一声大喊,“路在哪里,我怎么看不见了!”
事后经过诊断,韩海光突患眼盲。那天,韩雪兰把韩海光搀扶回到他的老宅,看着空荡荡的房间,她的鼻子一酸。“他几乎与我的父亲一样大,孤零零住在小屋里,眼睛看不见,吃饭都成问题。”一个念头,逐渐在韩雪兰心头萌生。
那天晚上,她彻夜未眠。“他无儿无女,失明后,连照顾自己的能力都没有了,该怎么活下去?”韩雪兰小声问李诗光。李诗光同样辗转反侧,一声叹息之后,他悄悄地说:“他一个人太可怜,没人照顾,我们来照顾。”
第二天一早,韩雪兰做好饭菜,给韩海光送去。从那时起至今,整整26年时间,韩雪兰照顾韩海光的身影,从未中断。“不照顾他,我的良心过不去。”63岁的韩雪兰是一名老党员,在她的眼里,韩海光不仅是一位失明的五保户老人,他早已是自己的“亲人”。“我会把你当作父亲一样照顾,照顾一辈子。”韩雪兰对韩海光说。
家贫仍照顾老人
做人要对得起良心
不愿给韩雪兰一家添麻烦,韩海光独自住在家里的老房子里。房间里的摆设简单,却十分整齐。老人身上穿的衣服有些陈旧,却干干净净。
“‘阿兰’比亲女儿还亲。”对于26年来照顾自己的点点滴滴,已经85岁的韩海光,记得清清楚楚。
刚开始照顾韩海光时,韩雪兰一家并不富裕,养育4个儿子,十分吃力,经济状况甚至属于贫困。“有一阵子连连下雨,地里的菜都泡坏了,鱼也没有抓到,住校的儿子连伙食费都没有。”一家人只能吃萝卜干配饭,即便如此,韩雪兰还是没有放弃韩海光,甚至担心他吃不好,还把舍不得吃的虾酱拿出来,给韩海光下饭。
村里有人佩服韩雪兰的品格,也有人说,韩雪兰是贪图老人的钱。消息传到韩海光的耳朵里,他对村里人说,他什么也没有,他也不知道“阿兰”到底图什么?
十年前,为给韩雪兰一家减轻劳动压力,他帮韩雪兰养了几只鸡。一天下午,他找来韩雪兰,塞给她2300元,“以后会派上用场。”几天后,韩海光又叫来韩雪兰,让她把自己养的鸡带回去。
原来,韩海光早想自寻短见,幸好被韩雪兰夫妻俩发现。事后,韩雪兰才知道,韩海光的下体得了炎症,失明的他不知病况,又羞于启齿,给她的2300元,正是用于身后事。
李诗光带着韩海光到镇上的医院治疗,几天后,病情得到好转。2300元钱,也被韩雪兰退了回来。“照顾你,是我们的良心,人不能没有良心。”韩雪兰说。
子女接力传递
孝老敬亲
每到周末,韩雪兰的孩子们会轮流回村,看望父母。1月19日,大儿子李书平一家回来,媳妇忙前忙后打扫家里卫生,做厨师的李书平搬来一张小板凳,坐在门口剥豆角。
“从小就看着母亲照顾‘二伯’,母亲常常对我们说,每个人都会老,每个人也都应该在年轻时,尽力去帮助身边的老人。”每到农忙时节,李书平会代替母亲,给韩海光送饭,打扫家里卫生。
“母亲这样照顾一位非亲非故的老人,这么多年也在悄悄影响我们。”李书平觉得,母亲就是兄弟四人的榜样。
正读初中的大孙子,在4岁时第一次见到韩海光。那次,他忍不住问奶奶韩雪兰,为什么这个爷爷一个人住在老房子里。韩雪兰告诉他:“爷爷身边没有亲人,我们应该像他的亲人一样,去关心照顾他。”
大孙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每次都陪着奶奶去看望韩海光。上小学后,赶上放假回村,他还会一个人骑着小单车,给韩海光送饭。
韩雪兰一家照顾韩海光的故事,早已在南坑村传为美谈。村党支部书记张耀阳每次处理邻里纠纷时,总是以韩雪兰的例子作为劝导。“韩大姐是一名老党员,召开村里党员会议时,谈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家都会提起韩大姐照顾孤寡老人的故事。”
“毕竟也是村里的乡邻,无依无靠,总得有人去照顾他。”韩雪兰说,“只要他还活着,我就会一直照顾下去。”
来源:南国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