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华: 残缺的身躯活出自信的人生
来源:美视网 2022-04-13 12:47:43 浏览:393次
(文/孙浩)雪中送炭三九暖, 视若无睹腊月寒. 锦上添花不觉美, 助人为乐众称羡。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身残,但志不残;他们有一颗向上的心,在不断改变命运。虽然不能拒绝命运的不幸,但却可以选择自强不息,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刻苦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人生态度。而王康华就是这样一个残疾人。在采访过程中,他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身为残疾人,他渴望家庭的温暖,对当前的生活很知足,也更加懂得感恩与回报;在曲折的人生路上,他竭力把这份温馨传递着。
1、少年受伤不治致残
其实,将近30多年过去,如今在王康华的记忆里,童年应该是金色的,也是这一生中最为健全的。
1975年6月的一天,在澄迈县加乐镇冲尖园村,一个男孩带着哇哇的哭声落地,他和哥哥一样,出生时的他虎头虎脑、力度十足,他就是王康华。多少年过去,幼年的他常常和哥哥及邻家的孩子们一起撒开双腿奔跑,在春天广阔的田野上、在夏天奔腾的河流里、在秋天木棉树上布谷鸟啼叫声中、在冬天茂密的芋头地里。
他也和众多农村的孩童一样,早晨起来吃过一点稀饭后,双腿一蹦便跳到牛背上,在离家不远处的那片草地上,曾经回荡着王康华多少的欢快和笑声。
一直到初中二年级,王康华一直都不知道残疾为何物。直到1993年5月。那一天,王康华在学校锻炼过程中扭伤了左脚,虽然疼痛难受,但在农村,这样的伤势“几乎可以忽略”,常常自己按摩一下或找点药擦擦就可以了。因此,受伤伊始也没有到医院诊疗。更粗心的是,王康华自己也以为没啥影响,每天都拖着受伤的脚无忧无虑奔跑着。
然而,阴霾已经悄悄降临在这名少年身上。就在几天后,他发现浑身难受、特别是左脚扭伤处竟然化脓。这个时候,父母才带着他到附近的医院看诊。由于那时农村的医疗技术有限、家里又没钱带他到省城大医院检查,只是随便开点药品抹擦就回家了。患处却不断加重,逐渐左脚连走路都困难,虽然也找了当地的中医用草药敷治,但疗效甚微。
从最初的受伤到致残整整两个多月,白白的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两个多月后,王康华才发现,流着脓水的左脚再也不能行动自如,虽然最终父母带着他来到省人民医院系统治疗保住了性命,但左脚却因此致残。
2、迷失的青春未失希望
左脚致残后,王康华只能辍学在家。刚开始,他也想和村里的很多青年一样,到县城、到海口找份工作,至少能让贫困的家庭减少负担。但是,拖着残疾的身体、自身又没有技术和少文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四处碰壁之后,他逐渐打消了这一念头。
可是,每天在家里无所事事,让王康华感到十分迷茫,他甚至有过自杀的念头。但考虑到父母,他又舍不下那份浓浓的爱和亲情。
经过一段时间的折磨后,他才慢慢接受了这一现实,逐渐走出那阴霾的心境。“命运给了我苦难,我不能低头,如果屈服于它,自己一生就真的残疾了”。
于是,王康华开始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开始有意识学习一些简单的技术。他认为,“我的左脚虽然残疾,但还有健康的双手和脑子,还能为社会做一点事情”。
那些年,身残志坚的王康华下地种田、帮助邻居修理家电,只要自己能做的,他从来不怕辛劳不问报酬,“能干说明我对社会有用”。
风里来雨里去,青春就是在这样崎岖的人生路上攀爬着,每一步都饱受着很多苦楚、每一天都历经着不一样的心慌。
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他学会了不屈、学会了坚强,也学会了那份善良和感动。他认为,人在失意的岁月里,最能领悟到人情的冷暖淡漠,也最能希望得到一份哪怕是淡淡的关怀。
或许是这份心念,让他在往后的岁月里,始终保留着那一份善良和纯朴。
3、身残志坚走出家门
王康华的纯朴及好学,在村里得到了众多乡亲的赞誉。后来,在当地残联组织的帮助下,他得以参加残疾人技术培训班。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和爱好,他选择了服装培训班。
王康华明白,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自力更生,必须有一技之长。而在有限的环境下,这个培训班无疑是最好的机会。因此,在短暂的时间里,他常常废寝忘食的学习。
虽然时间短,但他至少学会了基本功。2016年,爱心人士李王花成立海南王花爱心服饰有限公司,并招收一批残疾工人。虽然技术不是很熟练,但他的纯朴和勤劳让他来到了海口,成为海南王花爱心服饰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
他非常珍惜这个机会,虽然刚开始并不熟练,但他积极好学,只要有机会,就拉着跟班师傅及服装厂总经理李王花“讨学”。针线的缝制、布匹的裁剪、条形的图绘、设备的安装及维护等,哪怕是产品的包装、装车,他都积极参与其中。
可以说,刚来的那些日子,王康华全身心投入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去,不计辛劳和苦闷。而这份努力,也让他的技术突飞猛进,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王康华从一名学徒成长为一名熟练的师傅,并成为公司的骨干。
一年过去,在奋斗和勤劳的忙碌中,王康华成为厂里的车间主任。
4、爱心总在日子里流淌
李王花说,至今王康华已在厂里工作了将近6年,6年来,王康华工作积极认真,而且热情善良,帮助很多困难残疾人及工友。
两年前,有一位智力残疾的工友入厂后,被安排在车间当学徒。由于身体原因,常常不能照顾好自己,而父母又不在身边。于是,王康华不仅担起师傅的责任,还承担起“保姆” 的工作。
一名听力障碍男孩,因为表白一名女孩子被拒绝而精神崩溃,哭了几天,不吃不喝,因为担心他做出极端事情,王康华守着他三天三夜,最终男孩在他的鼓励下走出了思想困境。
工友家庭有困难,他出手;工友孩子生病了,他捐助;工友遇到生活或感情的困惑,他安慰……多年来,他不仅在生活中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在经济上也常常力所能及给予帮忙,只要有同事开口,王康华二话不说全力支助。
2019年春节前,王康华随公司到东方市某工友家里慰问,看到工友家里日子过得十分艰辛,王康华来不及多想,就把身上仅带的两千元一股脑儿全部掏出来捐给工友。
而遇到灾情或社会捐助,王康华也毫不含糊,总是热心的踊跃参与其中。
王康华说,他见不得那些陷于困难之中的人,总情不自禁的尽所能帮助他们,“虽然自己的力量很微薄,但只要尽一份心意,自己都会感到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