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2022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人物、助残新闻人物揭晓活动在北京举行。海南省扶残助残爱心协会副会长韩棉等10位同志获得“2022年度助残新闻人物”称号。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副会长郭利群表示,这些新闻人物来自各行各业,从他们的身上,大家可以看到新时代残疾人自尊自立、努力拼搏、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他们给社会注入了榜样的力量,书写了不畏艰辛、实现自我价值的美好篇章。
做公益、献爱心十余年,韩棉一直关注残障人士及其家庭福祉:虽积蓄不多,她却省吃俭用只为送贫困儿童去看“外面的世界”;没有固定工资,她靠着打零工赚来的钱为许多残障家庭“雪中送炭”。海南省扶残助残爱心协会志愿者韩棉因此被许多受助儿童喊作“妈妈”。
人前,韩棉总说自己“不会表达”,显得拘谨、小心翼翼。只有聊起自己和孩子们相处的故事,她才慢慢打开话匣子。自2008年开始跟着爱心人士和相关组织进行公益活动以来,韩棉一直关注残障人士群体:“他们身体活动不便,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难以自食其力,我觉得他们太‘苦’了。”
因为这一个“苦”字,韩棉将心疼化为动力,纵使个人辛苦,却也从未动摇过帮助该群体“过上更好生活”的初心。固定上班没时间做公益,韩棉决定辞职打零工;打零工赚来的钱不多,为了留够钱帮助他人,她从不耽于个人享受,每一分辛苦钱都被存了下来,化作爱心飞向更需要的人身边。除了关心残障人士家庭生活上的基本需求,比如柴米油盐、看病就医,韩棉还细心呵护着孩子们的心灵。多年来,韩棉和来自残疾人家庭的孩子以及残疾儿童打交道的丰富经历让她深刻了解到,孩子们除了有物质上的需求,更希望有人陪伴、关心。逢年过节,韩棉总是惦记着孩子们,带他们去书店或是聚餐,让他们感觉到还有一位“韩妈妈”在守护他们的成长。“今年中秋节,我还给小朋友们发了红包,不多,每人100元。如果不是8月的突发疫情,我还能带着他们出去过节,好好地玩一下。”韩棉笑着说。
智力障碍儿童小友的首次出国也是韩棉促成的。这段经历对于韩棉来说印象尤为深刻:“小友出国是我带着一起去的。这也是小友家里第一次有人出国,全家人都很兴奋。这段难得的经历让孩子整个人都变得更开朗了。”韩棉表示,如果经济上允许,自己一有机会就会带着孩子们外出旅游,“省内省外都去过。”
不求回报地坚持十多年,做公益早已成为了韩棉全身心投入的“事业”。除了一腔热忱,这位乐观的“韩妈妈”直言,让自己坚持下来的原因还有一点,“做公益很有趣,可以和很多人打交道”。也正是在做公益的过程中,她认识了丈夫吕大俊。两人不仅是夫妻,更是公益路上的好搭档。在具体配合上,丈夫吕大俊,主要负责联系和对接,韩棉则负责跑腿出力,二人分工明确。
多年来,她为了扶残助残花掉了她扛大包送矿泉水挣的血汗钱,这些钱都带着浓浓的汗味;就是这些钱给残疾人带来了温暖带来了爱,她只懂得一个道理:好事要经常做,帮人要帮到底,助人不揭穷,扶人不笑穷,帮人永不图回报。受恩湧泉之报,真心换真心,要不然这么多残疾人孩子的父母这么放心把管不住任性的孩子交给她管,她带着自闭症的儿童全国各地去旅游,甚至是带着出国。这些年来,韩棉在扶残的道路上付出了她打工的十几万块钱,义务为残疾人服务8000多个小时,帮扶资助了几百名残疾人,十几年来助残的痴心不改,从未动摇过,2022年她荣获了国家授予的两个荣誉称号:全国学雷锋最美志愿者丶全国助残新闻人物,她总是说,“这些荣誉与当地残联的指导和帮助密不可分”。
韩棉夫妇二人的热心善举不仅改善了许多残障人士的生活,也在悄然感染着身边人。就在韩棉夫妇二人生活的小区,爱心事迹在左邻右舍中流传开来,也让无私奉献的美德在小区里蔚然成风。“之前我们带过小区里的孩子们参加公益活动,孩子们还嚷嚷着下次还要一起参加;有些父母了解到我们一直在助残扶残,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跟着参与这样有意义的活动。”
“以前扶残助残是‘雪中送炭’,现在是‘锦上添花’。”丈夫吕大俊的总结让韩棉深有感触。扶残助残这些年来,夫妇二人见证了残疾人补助不断上调,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帮助力度越来越大,关爱残疾人的社会风尚愈发成为社会共识。他们的工作也从关注残障人士最基础的吃饱穿暖到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在社会上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地生活。韩棉说,做公益没有退休这一说,虽然已经52岁,但她会一直坚持到“干不动”为止,全心全意为需要帮助的残障人士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