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自然风光秀美,拥有千年历史文化底蕴——这就是本文主角东英镇和新村。她位于临高县西北角,地处滨海地带,拥有4.5公里长的海岸线,自然资源丰富。近年来,在省残联等帮扶单位的帮扶支持、在东英国际慢城和海南环岛旅游观光公路建设的背景下,她紧抓发展机遇促进产业振兴,让当地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
一、党建引领,为脱贫群众找准方向感
“之前的和新村,不通路不通水。如今,政府不仅修好了道路,也全面改善了水和电,环境好了,民宿的生意因此越来越好。”望海民宿的老板王姗妹对近年来和新村的变化赞不绝口。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据介绍,海南省残联在精准助残脱贫中,以党建引领,启动了“抓支部、用支部、活支部、强支部”工程,充分发挥残联基层组织党员和残疾人专职委员的作用,努力塑造他们成为脱贫攻坚的带头人,以此来影响和带动更多残疾人脱贫走向小康,让残疾人在脱贫攻坚中找到了方向感,稳步脱贫奔小康。
在脱贫攻坚中,省残联对定点帮扶的和新村扶贫工作取得突出成效。2015年之前,临高县和新村这个邻海而居、良田千亩的村庄应该富甲一方,可偏不是这样,全村有792户,常驻人口3653人,贫困人口就占了将近一半。究其原因,一是交通不便,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落后,还有就是群众的“等、靠、要”思想严重等等。
为改变这种落后面貌,近些年来,尤其2018年9月以来,按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省残联党组先后召开了30多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制定了和新村脱贫攻坚方案,成立脱贫攻坚‘背水一战’领导小组,主动联系省国土厅、财政部海南监管局等扶贫帮扶单位,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临高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把“扶志”增加“造血”作为扶贫的关键,把谋划当前与长远相结合,以党建为引领,主题教育为契机,强化两委班子和扶贫工作机制建设,以发展养殖业、旅游业和服装加工业为扶贫产业,促进村民收入稳定增长;以自强模范和致富能手为榜样,增强村民勤劳致富的信心、决心和志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居住环境的绿化、美化、亮化为切入点,树新风,扬正气,培养村民爱村爱家的自豪感。采取得力措施选派四批驻和新村第一书记,并安排省残联全体机关干部对贫困户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服务,和新村发生了有目共睹的变化。
截止目前,省残联已经先后派挂4名优秀的党员干部到和新村参与残疾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他们带领当地党员干部,加强制度落实,不断提升党建标准化水平;充分利用乡村振兴电视夜校平台,组织工作队及村两委认真收看,及时组织座谈讨论,进一步拓宽视野、提升思维层次;认真抓好组织生活落实,进一步增强组织战斗力;以先进带动后进,帮助广大党员提高认识,凝心聚力。
2019年10月,和新村贫困户全部脱贫出列,2020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达12872元,位居全省脱贫村前列。
如今的临高县东英镇和新村,村民们都幸福的说:“有村党支部的带领,让我们摘掉了穷帽子,乡村振兴致富的路子越走越顺畅。”
二、产业助残,脱贫攻坚走向新天地
望海民宿的女主人王姗妹是当地走出去的大学生,为了方便照顾老家的父母,她用自己在外挣到的钱在和新村办了这家望海民宿。望海民宿共有8间客房,但却设计的各有特色,有落地海景房、有亲子房、有情侣房,还有能够容得下10多个孩子的榻榻米房。这些房间都是按照统一价格出售,给了客人充分的选择权,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十分抢手。看到自己“梦想中的院子”如此受欢迎,王姗妹如今也十分开心。
“由于身体残疾不便,之前不知道去哪里找工作赚钱,每天都窝在家里,不仅没有收入,呆在家里也很憋气。如今好了,不仅在家门口找到工作,也有了稳定收入,每天还可以和残友们交流,人的性格和心情也相当愉悦。”和新村残疾人陈小六说,“是啊,感谢省残联,让我们这些困难残疾人在这里就近就便就业,待遇也高,每月有七、八千元收入,照这样下去,小康的日子会过得越来越充实。”
其实,在和新村的这个扶贫助残车间里,还有20余名残疾人和困难残疾人家属及困难户跟他一样,这一份“足不出村”的工作,不仅解决了就业难题,提升和巩固脱贫成果,也让他们同健全人一样,共享自贸港建设的风采和成就。
据了解,2020年5月18日,省残联率先创办的农村阳光助残“扶贫车间”和阳光之家正式启用,不仅为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解放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劳动力,还带动了当地一批困难残疾人及困难残疾人亲属就地就近就业,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产业发展、企业壮大、多方共赢的扶贫新路子。
同时,为助力扶贫产品销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省残联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多次组织机关和直属单位干部积极加入到消费扶贫“春风大行动”中,前往和新村参与购买扶贫产品,为消费扶贫贡献力量,助力贫困户度过因疫情导致农产品滞销的难关。这些举措,目的都是为了更好服务残疾人,为当地群众幸福生活提供了坚强后盾和有力保障。
目前,和新村的阳光助残车间扩建项目在县、镇领导关怀指导下,开始加快施工进度;东风螺养殖项目用地前期调查、测量工作已基本完成;利用现有20多家民宿、餐饮及特色种、养(殖)产业,在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等重大节假日期间组织举办多项活动,扩大了影响,为村民带来了可观收益。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据省残联派驻和新村第一书记兼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许邦宁介绍,截至2023年7月,全村经营性帮扶产业项目共有9个。有7个项目地点落在村外县内,另2个项目地点落在村内。9个项目中已完成建设了8个项目,其中集体经济项目2个,已获得收益分红72万元;扶持到户产业项目5个,投资299万元,获得收益分红110.664万元。
三、脱贫并不是终点,小康才是目标
省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林演带队赴定点帮扶的和新村开展工作调研时强调,要进一步巩固定点帮扶村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增收,推动“阳光助残帮扶车间”扩建进展,并与村干部和群众座谈了解工作困难和群众需求。
用省残联相关负责人的话来说,就是:从解决温饱到衣食无忧,从实现就业到安居乐业、筑梦远航,如今,越来越多的和新村村民登上了人生出彩的舞台——脱贫并不是终点,小康才是目标。
这些年,省残联通过挂职和选派等形式,先后派挂10余名干部到海口、文昌、万宁、定安、临高、乐东、白沙和洋浦等市县基层指导和参与残疾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想尽办法吸引致富能手和青年大学生回乡创业就业,增强基层脱贫的内生力,加快脱贫步伐。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扶贫点贫困户和全省2万多名建档立卡残疾人,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大力推进和实现扶贫点贫困户和困难残疾人“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对全省突发困难残疾人家庭300多户实行一对一的精准帮扶。
而为加大推动残疾人脱贫工作力度,近年来,省残联、省扶贫办等部门联合出台了《海南省就业扶贫基地、就业扶贫车间、阳光助残扶贫基地、阳光助残扶贫车间认定和补贴办法》,下发了《海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指挥部关于建立阳光助残扶贫基地(车间)的通知》和《海南省残联关于进一步做好阳光助残扶贫基地(车间)建设工作的通知》,制定印发了《发展手工制作促进贫困残疾妇女就业脱贫行动实施方案》《电子商务助残扶贫行动实施细则》《青年志愿者阳光助残扶贫行动实施方案》和《产业扶持助残扶贫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规定,为全省打赢残疾人脱贫攻坚战及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省残联还通过组织困难残疾人参加扶贫夜校和举办培训班的形式,进行文化知识的普及和生产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掌握1——2门生产实用技术,助力脱贫攻坚。
在省残联的帮扶下,三亚市创办水果种植和电商超市的苏朝弘,在万宁市创电脑维修公司的林觉养,海口市琼山市养蜂脱贫专业户黄广行,屯昌县养蜂和种植槟榔脱贫专业户王奕桂等等许多的残疾人——他们没有“等、靠、要”,而是“创业、勤劳、脚踏实地”。最终靠自己的双手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命运。这些勤劳创业的残疾人,是海南脱贫攻坚最好的名片,也是奔小康路上最靓丽的风景线。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那是希望通过影响和带动,激发更多残疾人积极参与海南自贸港建设,争当脱贫能手,在人生路上出彩而美好。
今年6月,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蔡琼雅在和新村调研指出,省残联乡村振兴工作队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前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原原本本学,结合当前工作学,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要坚持为民情怀,在全面做好工作以外,要重点关注残疾人就业、康复等方面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她要求,省残联乡村振兴工作队要牢记使命,创新工作,结合本地实际,加强协调,多想办法,广引路子,积极协调和取得社会组织和民营企业的支持,进一步完善帮扶村基础设施和文化场所的改造,做大做强集体产业;要按照“四比四促”的要求,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好,切实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要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工作特别是残疾人家庭返贫监测,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落实“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要求,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阳光助残就业帮扶车间、海慢慢民宿、“龙潭神雨”景观建造现场和凤梨种植基地......今天,和新村的老百姓沐浴着时代的春风,这些民宿+文旅+助残就业帮扶等产业项目的融合发展,让这个古老的村庄焕发出时代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