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 帆
我们老家的习俗,有这么说法,当“灯泡”的事,就是照亮别人和成就别人的事情。习俗在这里,这辈子我当了不少人的“灯炮”,受到不少亲朋好友的称赞。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三八”节,在这特殊的女神节,我不为别人当“灯泡”,就为自己那一半当“灯泡”了,美她的心,重拾初恋那份的美好!
男人就是要给家和女人的幸福
记得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有一次爷爷用自行车载着我和奶奶去找二十里外找亲戚,当时交通不便,走的都是山路,坎坷不平,但爷爷车技很不错并很拼命,瘦瘦的肩膀上挂着一条灰色毛巾,一边踩着单车一边擦着汗珠,二十里的路途,我和奶奶几乎没有徒步过,即使遇到上坡路,奶奶要求下车从后车座帮爷爷推车,爷爷也不让,叫我们坐稳,他能扛住。我说爷爷是否逞强了,奶奶说,爷爷就是这么一个牛脾气,生活一路来,家里的重担总是无怨无悔的挑着,为家里当“灯泡”,为家里的女人当“灯泡。
爷爷和奶奶作古多年,但爷爷的“灯泡”背影和奶奶的话语现在仍然荡漾在我脑海间,久久不能忘记。
男人就应该是家里一盏“灯泡”
家风的传承,不单是生活的态度,更是对老一辈人的敬重。
父亲很像爷爷,是家里一盏“灯泡”,爱家爱妈妈,是乡村邻里出名的“灯泡”。
80年代,我们兄弟姐妹还很小,母亲多病体弱,在偏僻落后的农村,一家人生活都是在“温饱”中挣扎,为了养家糊口,父亲每天奔波在外,用破旧的自行车载着海鱼和自家种的蔬菜到三十里外的乡村农场做买卖,风雨无阻,过得非常艰苦。晚上回家,还要浇家里的蔬菜,戴着“胶灯”,到地里犁田或做其他农活,如“铁人”一样,不知劳累。母亲心疼父亲,有些家务重活总想抢着干,可是父亲总是这么说,要男人干么,就是要为家,为女人幸福。
忆得母亲生前对我说过父亲一个故事,在人民公社集体制那年代,生产队在队大院分谷子,我们一家按人口分配,分得几千斤,母亲刚嫁给父亲不久,身体当时还行,跟着父亲一起从队大院挑谷子回家,但是母亲挑几担后,父亲说他用的扁担被队长借用了,叫母亲不要挑,父亲要用母亲的扁担挑谷子,家里就有这两支劳动扁担,母亲让给了父亲用了,就这样,一家一年几千斤的口粮,父亲用近5个多小时挑了回家。母亲说,后来她知道原委,其实父亲的扁担并没有被队长“借用”,而是父亲担心母亲辛苦,善意骗了母亲一回。
忆得母亲病重那段时光,父亲寸步不离的精心呵护照顾着母亲,感动着同病房的病友,他们说,母亲嫁给一盏好“灯泡”。
有一事让我这辈子十分难忘,母亲在离逝前,眼眶沉满泪水,嘴唇颤动着,用那眷恋不舍的眼光久久看着父亲,拟是以这种告白,感恩伴随她此生的男人带来的幸福!
今天当你“灯泡”不商量
今天是“女神节”,不送你三千三百三十八,也不送你九百九十九朵玫瑰花,就专为你当“灯泡”,你的属区你说了算!今早一出门,我给妻子许了心愿,妻子不作声,只是含情脉脉朝我微笑,很自然,很亲切,但我感到是久违了,忽然对这种情愫有了眷恋之感。
说实在的,跟妻子也走过了二十多个春秋年华,要说没有“灯泡”式的家担当说不过去,但“灯泡”式陪伴妻子很少,一个理由就是工作忙!尤其随着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加大,你理你的生活圈,我进我的生活群,彼此交集有时确有无奈和尴尬,要能找回初恋时的“灯泡”式陪伴那是件艰难的事情。并不是彼此相处久了心累了,疲惫了,或是滋长右手摸左手的感觉了,其实都不是,是忘了初心,淡忘了祖辈的“灯泡”的背影……
家是讲爱的地方,今天当你“灯泡”不商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