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佳文欣赏  > 查看详情

佳文欣赏

前夜的风(四)

来源: 海南省爱心文化传播中心官网  日期:2021-05-01 12:24:45  点击:18763  属于:佳文欣赏
前夜的风(
你是金鸡岭的婀娜
你是三曲沟的温柔
你是尖界海的澎湃
你是盐田坝的热情

我是你崖口上的那一株椰树
我是你沟堤上的那一棵水草
我是你奔腾中的那一朵浪花
我是你卤水里的那一条越南鱼

路途的远比不上心的距离,岁月的长比不上思念的久

四季的风儿哦,吹不尽缠绵的幽恋

年少时的梦,多少惆怅从未断过

掬一缸满满的泪水

告诉你

那是我前夜一直流淌的思绪


文昌筐
 
                                                                              /孙令正
1据考研,赤命村建村于明朝万历年间,全村有人口4000人,系福建移民,有陈、邢、周、杨、孙、钟、杜、黄、程、张等姓氏。村型偏长,如一只蜈蚣身材修长;距村三里处,有一座山,名为“金鸡岭”,或许是巧合,老人说,“鸡是蜈蚣的克星,有了金鸡岭的看管,村里才能世代永昌”。

那是一个靠山临海的村庄,整个村庄连着田野,山峦绵延数里。人们都叫她“赤命村”。何叫“赤命”,其实几乎所有的人都不了解这个名字的来缘。也曾有不少略通文字的好事者或寻访或查询,最后都不了了之。后来,有人干脆来个较通俗易懂的解释:“赤,谓红,即好运,赤命便谓之为红红火火的命运”。当然,既然是吉祥的事,人们也十分乐意接受。

不过,多年来,老家人都不以这个“吉祥”的名字为自豪,有一种手工业,遍布在故乡的每一户人家。这种手工业维系着故乡人的衣、食、住、行,维系着故乡人从生到死的生活费用的一切支付,这种手工业主要的原材料是竹子。当一支支长长的竹子送到故乡人手里后,经过砍、刨、削、叠等一系列工序后,就魔术似的从他们的手里诞生出诸如簸箕、篮子、竹椅及文昌筐等诸多当地百姓常用的生活用具。

因此,赤命村又被谓之为“竹工村”——“竹制工业村”。

竹器编织历史悠久,据传从明朝万历年间就开始了。开始是制作竹笠,后才发展编织竹器,生产各式各样的竹器:如簸、筛、筐、篮、笼(鸡、猪、蒸笼)和藤椅等。男女老幼都会编织,有人不用炭火都可以开蔑削蔑编织。村民邢福夏编织前说定编织几斤重的织物,编成恰好,绝不增减;邢福钦可用竹编成各种字样,如抗美援朝福寿加添等;陈人帮、邢关章能用竹编成喜福字和编织成各种花样景物;陈振楷常用竹和藤编成各种各样的椅、桌、茶具等。这些能工巧匠均被村民称为编织仙

老家人编织的竹器构图精妙、结构匀称,疏密得当,人们喜欢使用。产品除供当地居民使用外,还远销三亚、东方、昌江、白沙、保亭、通什等市县,北调筐更远销深圳、广州等地,有些还销往香港、澳门等地。该村竹器业收入占生产年总收入的70%

而在众多的竹制品中,故乡人最热崇的主要是“文昌筐”。人们可以在一年四季不同的季节里生产她,因为它在市场上相当走俏。

2文昌筐持久奈用,在方圆数十里用途十分广泛。然而制作过程却相当精细繁杂。先把一支大黄竹按尺寸切成数段,然后劈开搞成片。而制做文昌筐的则只能用竹子表面的那一片,因为这一片质量优良,刚硬强刃。制作时先用竹皮片织成底盘,再织筐身,最后再封口。整个过程循序渐进、步步紧扣,既追求力度也讲究手指灵活性。

这种在村里十分普及制作的筐子虽谓之“文昌筐”,但村里的人十有八九说不出这个名称的出处。有人说由于这种竹筐先是文昌人编织的,所以称为“文昌筐”。多年后,我有了不少去文昌采访的机会,当每到一个地方闲余时,我都向当地老百姓了解有没有一种这样的竹筐。可是经过多次打听后,我才发现这一切纯属误传。因为如今的文昌几乎无人知晓这种筐的存在。

当然,要制作一个质量上等的文昌筐,先要从制作材料的竹子选择开始。用大黄竹制作的筐价格甚好。因为小时候,子夜时分不到父母就拉着牛车到十里八乡外去买大黄竹。成片的竹林一看蔚为壮观,但要砍的话相当麻烦。但在我的记忆中,几乎每个集市日后,父母就会用上一整天的时间去买来大黄竹。

大黄竹切出来后散发出淡淡的芬芳一直缠绕在我的心头,多年来我对它都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因此,如今我对竹子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情。这种感情无关竹子的品质,这种感情和欣赏无关。我想,在原始的旅途中,它可给过我生命的源泉。

幼时的记忆好多已经模糊不清,但父亲骑着那辆28寸的五羊牌自行车,每个集市日拖着近40个文昌筐到几十里外出售的艰辛如今依然历历在目。

记得是丑时一刻,父母就把几天来编织好的文昌筐叠好,捆绑在自行车后座的两边。一切准备好,随着老掉牙的自行车叽叽呀呀的声音,父亲和两个小山头般高的文昌筐便开始穿破夜色前行。

销售文昌筐的地方主要在乐罗镇(如今已被冲坡镇管辖),这里瓜菜种植户较多,需要大量的文昌筐,所以能卖出个好价钱。夜幕下,二十公里的土路,数百斤重的文昌筐,还有父亲消瘦的身躯,一路崎岖一路汗水;有时还遇到风雨天及自行车故障的情况,父亲却从不怨言。他背负着一家子的生活和责任,所以再苦再累得咬紧牙根坚持下去。

不知道多少次,哪怕是卖出个好价格,父亲都舍不得花上三毛钱买一碗粉汤填肚子。在他常常摆摊的地方,有一个“台湾伯”,据说幼时从台湾来,已在此处定居。“台湾伯”心地善良,每次都给父亲拿来自家的地瓜和开水,但父亲很客气,“不想占人家的便宜,但有时候实在太渴了就喝了开水”。

直到今天,父亲还念念不忘这位善良的老人。

每个集市日的下午,我都在村口翘头盼脑等待父亲,其实等待的不是父亲,而是每一次父亲都买回来一些零食。看着我们津津有味吃着零食,连灌两碗稀饭后的父亲一脸满足,“再累都不怕,孩子这个星期读书的钱已经够用了”。


3这些文昌筐,把我们姐弟4个从幼年养到青年,直到大学毕业。它不仅给了我们生命,也给了我们善良、纯朴、勤劳和感恩的品质。

其实,不仅是我,几乎故乡所有的人们对竹子都有膜拜的心理,正如那句话“吃可以无肉,住不可无竹”。有了竹,才有竹制品,才有“文昌筐”。别小瞧了“文昌筐”,在工业制造品还没大规模发展前,文昌筐在整个海南岛西南部几乎成了人们日常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系上一根绳子,一担可挑两百斤的物品。因此,在抗日战争时,当地游击队曾用其搬运过战争物资;在人民公社时,农民曾用其开发过后来闻名遐迩的莺歌海盐场;在改革开放时,工人曾用其挑出一幢幢房屋。

如今,在塑料泡沫箱等层出不穷的高科技含量十足的工具面前,文昌筐的作用依旧毫无逊色,原因是“环保”。

有科学证明,手指的敏捷度与人性有着相当重要的关系。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故乡女人灵敏、活泼及美丽在方圆十里是“出名的”。当见到女人的十指间一年365天不停歇地跳动时,总让人产生这样的幻想:这是编织筐子么?这如在钢琴的黑白键子上弹奏一曲“生命进行时”啊。

漂亮的东西常常惹人喜欢。记得那年才三年级,我就喜欢上一个女孩,那女孩有一圆扑扑的脸、一双晶亮的眸子,明净清澈,灿若繁星,有时候不知她想到了什么,对着自己兴奋的一笑,眼睛弯的像月牙儿一样,仿佛那灵韵也溢了出来,两片薄薄的嘴唇在笑,长长的眼睛在笑,腮上两个陷得很举动的酒窝也在笑。

幼时不知情为何物,只感觉这姑娘可爱,所以只要发现有男同学欺负她,就二话不说跟人家打架。每次老师追问原因,自己都无法说出原因。

一转身,就是过往的少年。多年后,我有了我的妻。某一个春季,我在村路边,再次和姑娘相遇,她也成了别人的妻。多年过去,眉宇之间有一种超越了她年龄的惊人的美丽,没有修饰过的淡淡的柳眉,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的象两把小刷子,亮得让人觉得刺目的一双漂亮到心悸的大眼睛,异常的灵动有神。

我至今依然无法证实,是否手指经常跳跃,才铸造了故乡女人的美丽与动人。在成长的经历中,我常犯过一个错误,那就是总认为好女人都在远方。后来,我在故乡的土地上发现,那一名在小巷里穿梭的,不正是在我心头一直荡漾的梦吗?

当我走过一个感情的轮回后,我才意识到,为什么我的梦里常常出现一片竹林,竹林里常常伫立着一名纤纤细腰、长发披肩的女孩!这名女孩用编织文昌筐的十指在我的肤肌上不停弹奏,让我的心与身顿时迷醉在乡间的夜色里?这时我想,那才是我最原始的情感寄托啊!

“当岁月/和美丽,已成风尘中的叹息/你感伤的眼里,有旧时泪滴/相信爱的年纪,没能唱给你的歌曲/让我一生中常常追忆…………”

子夜时分,窗外传来这首高晓松的《恋恋风尘》——我知道,那不是唱给我听的,但我却傻傻的痴迷其中,诸如迷失在乡下的那片竹林里。